脑真菌性肉芽肿(脑真菌性肉芽肿 )

别名:
传染性:
无传染性
治愈率:
85%
多发人群:
中壮年
发病部位:
典型症状:
低烧 肉芽肿 高热 颅内压增高 脑膜刺激征
并发症:
是否医保:
挂号科室:
治疗方法:

脑真菌性肉芽肿治疗?

脑真菌性肉芽肿一般治疗

 脑真菌性肉芽肿西医治疗

 一、治疗

  真菌感染一旦形成肉芽肿,药物治疗则难以消除,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,但手术前后都需要抗真菌药物治疗,并对原发感染灶进行系统治疗。

1.开颅病灶切除术

手术方法同脑结核球、脑结核性肉芽肿。术前、术后皆需继续药物治疗。

  2.药物治疗

目前治疗真菌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、氟康唑、氟胞嘧啶等。对不同的真菌需用不同的药物,可以合并用药,如隐球菌致病可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合用,则疗效更佳。

  (1)两性霉素B:

目前仍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,首次剂量1mg/d,静脉滴入,注意本药禁忌溶于生理盐水中。以后根据病人的耐受性每天增加2~5mg,直至1mg/(kg·d),但浓度不能超过0.1mg/ml,每次静脉滴入的时间至少6h,并避光。如用药期间副作用明显,则不宜继续加量,严重者须停药数天,一次用药可维持24~48h,故可每天或隔天1次。治疗期间可每周做腰椎穿刺,送脑脊液培养,培养阴性后再持续治疗4周。

  如疗效不佳或肾功能不良需减量时,可采用鞘内或脑室内注射,0.1mg加1~2ml注射用水,再用脑脊液5ml稀释,缓慢注入并反复用脑脊液稀释,可逐渐加量直至达0.5mg,每周可重复2~3次,但总量不能超过1.5mg。

  毒性反应包括发热、寒战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全身酸痛和静脉炎等,个别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、肾功能损害、血小板减少、心律失常和血钾降低等,如用药前加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(非那根)等,可减轻副作用,但须治疗量已加足时再用激素,以免真菌扩散。

  新型隐球菌合成荚膜时需要硫胺,故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硫胺,并注意低硫胺饮食3个月以上。

  (2)氟胞嘧啶:

口服有效,且能通过血-脑脊液屏障,剂量为50~150mg/kg,分次每6小时服用1次。本药最好以每天150mg/kg与两性霉素B 0.3mg/(kg·d)的剂量合用,既可以减少两性霉素B的毒性,还可以减少真菌耐药性的出现,全疗程共6周。最严重的副作用为骨髓抑制,此时可以单独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。

  (3)咪康唑:

是广谱抗真菌药,毒性低,较安全,开始用200mg溶于50~100ml静脉注射用溶液中,15~30min内滴完。常用剂量1200~2400mg/d,分3次每8小时注入1次,加入5%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溶液250~500ml中,30min以上滴完,3~12周为一个疗程。对病人最好做心电图监测,以保证不发生不良的心脏反应,严重病例可同时鞘内注射,每次20mg,3~7天1次。

  二、预后

  如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,同时手术切除肉芽肿,预后良好。

相关推荐

脑真菌性肉芽肿相关医生

更多>

  • 杨培泉,主治医师
    杨培泉 主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苏州市广济医院 神经内科

    擅长疾病: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,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症,男子性功能障碍

  • 陆长英,主治医师
    陆长英 主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苏州市广济医院 神经内科

    擅长疾病: 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

  • 周渊峰,
    周渊峰
    未开通
  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神经内科

    擅长疾病: 儿内科疾病、特别是儿童癫痫、多动症、抽动症、发育障碍、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。

  • 邹桂玉,副主任医师
    邹桂玉 副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神经内科

    擅长疾病: 擅长头痛、头晕、脑动脉硬化症、缺血性脑血管病、癫痫、睡眠障碍等神经科常见病的诊治及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等中风易发因素的诊治;精通脑电图、脑电地型图的检查和分析。

  • 许英芬,副主任医师
    许英芬 副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神经内科

    擅长疾病: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,癫痫和头痛头晕等疾病的诊治

脑真菌性肉芽肿相关医院

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