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上肺叶切除术

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前准备

  • 1

    越大。因此,对肺切除的病人,应详细询问以往呼吸系疾病史,检查呼吸功能,必要时进行分侧肺功能检查,以便正确估计术后的呼吸功能。

  • 2

    肺结核病人,尤其是有刺激性咳嗽、痰抗酸菌阳性者,应作支气管镜检查,便于确定即将切除的支气管残端粘膜是否正常,以免因有残存支气管内膜结核,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和脓胸等严重并发症。

  • 3

    对肺化脓症(包括支气管扩张)的病人,应加强体位引流,并根据痰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,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,争取每日痰量减至最低量(最好能在50ml以下)。手术当天早晨应再引流一次,以免术中痰液阻塞,发生窒息,或流入对侧肺脏继发感染。必要时,可每周作支气管镜检查及吸痰。体位引流效果的好坏,决定于引流的支气管是否通畅,病人体位是否正确,以及引流体位维持时间和次数是否足够。此外,还可配合应用祛痰剂和支气管解痉剂。

  • 4

    不同肺段引流的体位如表1(每次1小时,每日2~3次):

  • 5

    除化脓性疾病病人在术前已经应用相应的抗生素外,一般择期作肺切除手术前,应先注射1日青、链霉素;肺结核病人应在术前注射链霉素和口服异烟肼1~2周,术前1日加注青霉素。

  • 6

    术后咯痰和进行深呼吸,可预防并发症和促进余肺的扩张。如果预定作后外侧切口,则应强调术后早期进行术侧手臂高举过头的锻炼,以免日后切口附近瘢痕粘连,影响手臂活动。

右上肺叶切除术手术过程

  • 1

    虽然只作上叶切除,仍应将右肺各叶与胸膜的粘连全部分离,以利余肺扩张。将右肺向下后牵引,切开肺门上部周围的纵隔胸膜,在奇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处的下缘分离纵隔结缔组织,切断、结扎迷走神经分支及伴随的小血管,显露右肺动脉主干及上叶尖前段分支,将尖前段分支分离、结扎、缝扎和切断[图3-1]。少数病人的尖段和前段发支是分别从主干分出的,应予分别切断。如上肺静脉尖段分支位于尖前段动脉前侧,影响对尖前段动脉的操作,可先切断尖段静脉,或先切断上叶静脉后再处理动脉。将上叶向上牵引,中、下叶向下牵引,在上、中和下叶间肺裂汇合处附近切开叶间胸膜,即可显露右上叶后段动脉1~3条,分别予以结扎、缝扎和切断[图3-2]。有时后段动脉可来自下叶背段动脉,应同样结扎、切断。如上、中叶间肺裂不全,或粘连很紧不能分开,可沿肺动脉主干作鞘膜内分离,即可显露上叶后段动脉。如仍然不能显露,则可先从后侧切断上叶支气管,将远端支气管用组织钳夹住后,向下后方牵引(同时吹胀中、下叶,以便看清叶间裂的部位,予以切开、缝合),沿肺动脉主干向下作鞘膜内分离,即可看清后段动脉,然后加以结扎、缝扎和切断。在肺门前侧和膈神经后侧,显露右上肺静脉,分离上叶静脉(分离时注意不要损伤后面的动脉干),保留中叶静脉。根据上叶静脉干的长度,一次结扎或分虽结扎尖、前和后段静脉,加缝扎后切断[图3-3]。

  • 2

    上叶支气管位于右肺动脉后侧,在用小纱布球和弯止血钳分离清楚后,缝扎上叶支气管动脉。在分离出来的支气管上,先轻夹一把支气管钳,经麻醉机吹胀肺叶,证明所夹确系右上叶支气管后,夹紧支气管钳,作牵引线,切断、缝合支气管残端,摘除病肺[图3-4]。检查无漏气、出血后,用纵隔胸膜或奇静脉周围结缔组织覆盖缝合[图3-5]。

相关医生

更多>

  • 李秀莲,主任医师
    李秀莲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

    擅长疾病: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、治疗与护理。

  • 卢秀英,主任医师
    卢秀英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急救科

    擅长疾病: 危重病的救治。

  • 席时华,主任医师
    席时华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

    擅长疾病: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,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

  • 李晶,主任医师
    李晶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

    擅长疾病: 眼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断、治疗,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、青光眼、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

相关文章

相关药品

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