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子下切骨术

转子下切骨术术前准备

  • 1

    术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、职业、全身情况及局部条件慎重选择适应证。如以最常见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为例,即有切骨术、成形术、融合术、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式可供选择,各有其适应症。切骨术比较简单,病人负担较轻,设备要求不复杂,万一切骨术无效,仍可考虑其他手术。

  • 2

    转子部切骨术仅能矫正畸形、改变力线,以改善功能;但不可能完全恢复功能。因此,术前必须向病人解释切骨术的目的及预期能达到的效果。

  • 3

    凡有肌肉挛缩、关节脱位及骨折端移位的病人,术前应先作骨牵引或软组织挛缩松解,以克服肢体短缩与软组织挛缩。术区皮肤瘢痕严重者,应先切除并作皮瓣修复。

  • 4

    摄x线片,了解股骨头、颈的位置,力线的改变和髋臼情况,以便精心设计手术方案,确定切骨部位及矫正角度。

转子下切骨术手术过程

  • 1

    转子下切骨术与转子间切骨术基本相同。所不同者为:

  • 2

    此术较适用于髋内、外翻畸形的病人。

  • 3

    切骨线在小转子之下。

  • 4

    切骨线不倾斜,而系水平位。直线形切骨后,远折端不向内翻,仅将远折端外展15°左右,用“l”型钢板或普通钢板弯成合适角度后,用螺钉固定。断面空隙用取自大转子的松质骨碎块或取自髂骨的骨块填充植骨[图1⑴]。

  • 5

    对内收、内翻畸形严重者,如用直线形切骨、外展固定后,遗留的空隙太大,可能引起不愈合,宜作楔形切骨。楔形的尖端向内,基底向外,切除楔形骨块的大小依据畸形程度而定,一般楔形骨块的角度即畸形股骨轴线与正常力线的交角。切除骨块后,外展远端,使断面密切接触,然后用钢板内固定[图1⑵]。

  • 6

    转子间切骨术

  • 7

    体位 除髋关节畸形严重,需取特殊体位者外,一般均取仰卧位。最好能在特制的骨科手术台上施术,以免术后石膏固定时搬动病人造成切骨端移位。

  • 8

    切口、显露 用股外侧切口,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,剪开阔筋膜张肌及阔筋膜,纵行剖开股外侧肌,直达骨膜[图1⑴]。骨膜下剥离股骨前侧及后侧,显露股骨转子部位[图1⑵]。也可从股外侧肌后方肌间隔分离,向前拉开股外侧肌而显露转子部[见下肢骨关节显露途径)。

  • 9

    切骨 用撬骨板扳开并保护软组织后,沿股骨前面伸入手指,于股骨内后侧触及小转子,在与小转子同一平面的股骨外侧面上,用凿刻一标记,从此斜向小转子上缘的一条线即是切骨线[图1⑶]。沿切骨线,用手摇钻钻一排孔,以防凿骨时骨骼劈裂。再沿此线用锐利骨刀(骨刀宽度应与股骨前后径相仿)轻轻凿断股骨,将远侧端推向内侧2cm左右(约占远端断面的1/2),并外展肢体约15°。止血后,逐层缝合。手术完毕,不移动病人,行髋人字石膏固定患肢于功能位。

  • 10

    内固定 如病人年老,有心、肺疾患,难以忍受长期石膏外固定,则于切骨后,用转子钢板或成角尖形钢板及螺钉内固定[图1⑷]。然后冲洗缝合。患肢作皮肤牵引。

相关医生

更多>

  • 李秀莲,主任医师
    李秀莲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

    擅长疾病: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、治疗与护理。

  • 卢秀英,主任医师
    卢秀英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急救科

    擅长疾病: 危重病的救治。

  • 席时华,主任医师
    席时华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

    擅长疾病: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,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

  • 李晶,主任医师
    李晶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

    擅长疾病: 眼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断、治疗,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、青光眼、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

相关文章

相关药品

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