肱骨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

肱骨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

  • 1

    骨折是严重外伤引起的,病人多有剧痛和失血,术前应给予止痛和配血。对一般情况欠佳或已有休克者,应给予输液、输血等抗休克治疗,待病情稳定后手术。

  • 2

    术前骨折部位应摄正侧位x线片,以明确骨折的部位、形态和移位情况,便于决定术式和内固定物。对术中需摄x线片者,应事先通知放射线科及手术室做好准备。

  • 3

    术者应提出需用的特殊器械,并检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,以免临时准备,延长手术时间。

  • 4

    开放性骨折应即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;或原为开放性骨折因故延迟手术达2周以上者,应再用抗生素及重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。

  • 5

    切开复位后需用内固定物或骨移植者,应于麻醉后立即静脉点滴抗生素,以后每6小时1次,共用4次。

  • 6

    骨折部位要有足够范围的清洗和消毒准备,参加手术者当日应避免接触化脓伤口,严格执行洗手规程等,以防切口感染。

  • 7

    因故需延期手术的病人,应先行牵引,既可复位,又可暂作固定,且能克服软组织挛缩,减少手术时复位困难。

  • 8

    需同时植骨的骨折,如延迟手术的骨干骨折,愈合缓慢的骨折等,术后应做好供骨区的准备。

肱骨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过程

  • 1

    (一)肱骨外髁骨折

  • 2

    体位、切口 仰卧位,伤肢置胸前。肘外侧弧形切口,起自肱骨外上髁上5cm,止于桡骨颈部[图2⑴]。

  • 3

    显露骨折处 切开皮肤、皮下组织后,在肱桡肌、桡侧伸腕长肌和肱三头肌间隙分离(桡神经从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穿向前侧,分离切口上端时需注意避免损伤),并分别向前后拉开,即可显露骨折。骨折块呈不同程度的旋转,常常是粗糙的骨折面向着肘关节外侧,而光滑的关节面向着肱骨干和滑车的骨折面[图2⑵]。骨折块远大于x线片所显影的大小(包括外上髁、肱骨小头骨骺、部分滑车骨骺和小块干骺端骨质)。显露时,注意不要切断骨折块的前臂伸肌腱附着处,以保存骨块的血运。

  • 4

    复位 有时术中辨认延迟几周手术的骨折移位有一定困难。应在清除关节内血肿、折端肉芽、骨痂及骨屑后,对照x线片,反复辨认骨缺损外观及移位的骨折面。确认后,屈肘使前臂伸肌松弛,用巾钳夹住移位的骨块反向复位。

  • 5

    内固定 在巾钳维持复位下,用2根克氏针将外髁固定于肱骨干,其方向自外下斜向内上,呈40°~60°角,用手摇钻钻入[图2⑶]固定。

  • 6

    (二)肱骨内上髁骨折及骨骺分离

  • 7

    体位、切口 仰卧位,伤肢外展置床旁小桌上,或屈肘置于胸前。肘内侧切口,以肱骨内上髁部位为中心,作纵行切口,长5cm[图3⑴]。

  • 8

    显露 切开深筋膜,即可见肱骨内上髁部位有粗糙骨折面。探查位于其后内侧尺神经沟内的尺神经,并予以分离后拉开保护。

  • 9

    复位 内上髁骨折块常被夹入尺骨半月切迹与肱骨滑车之间,所以看不到骨折块,仅可见到屈肌及腱膜连同关节囊嵌入关节内[图3⑴],应仔细用弯止血钳挑出肌肉及骨折块[图3⑵]。骨折块有时未嵌入关节内,比较容易找到。复位时要屈肘,使前臂屈肌松弛,即可将骨折块完全复位。

  • 10

    内固定 将骨折块复位并保持对位后,用克氏针从骨折块中心向上、向对侧斜行钻入肱骨下端松质骨内作内固定。骨折愈合后,尺神经沟会因骨质增生而变得狭小或不平,可能以后发生尺神经的迟发性瘫痪。一般应在内固定后同时行尺神经前移术[图3⑶]。

相关医生

更多>

  • 李秀莲,主任医师
    李秀莲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

    擅长疾病: 新生儿疾病的诊断、治疗与护理。

  • 卢秀英,主任医师
    卢秀英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急救科

    擅长疾病: 危重病的救治。

  • 席时华,主任医师
    席时华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

    擅长疾病: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,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

  • 李晶,主任医师
    李晶 主任医师
    未开通
   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眼底

    擅长疾病: 眼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断、治疗,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、青光眼、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

相关文章

相关药品

MORE+